01先秦时期
1.盘古开天(上古传说):创世神话,象征宇宙混沌初开,中华文明对天地起源的原始想象,多见于《三五历纪》等古籍。
2.神农尝百草(约前2800年):神农氏(炎帝)教民农耕,亲尝百草辨别药性,奠定中医药基础,反映原始农业与医学探索。
3.黄帝战蚩尤(约前2600年):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(今河北)决战,神话中借助指南车、应龙等取胜,标志华夏部落联盟形成。
4.仓颉造字(黄帝时代):黄帝史官仓颉据鸟兽足迹创制文字,象征汉字起源,实际为漫长集体演化过程的神话投射。
5.大禹治水(前21世纪):尧舜时洪水泛滥,禹率百姓治水,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,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得首领,并划定九州,建立夏朝。
6.禹传启,家天下(前2070年):禅让制终结,世袭制开启。
7.商汤伐桀(前1600年):夏朝末代国君桀暴虐,商汤积蓄力量,于鸣条打败夏军,建立商朝。
8.武王伐纣(前1046年):商纣王无道,周武王联合部落讨伐,在牧野击败殷商,纣王自焚,周朝建立。
9.《周易》成书(周朝初期):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于羑里城时,感悟世事千变万化之理,将“后天八卦”两两重叠(排列组合),衍生六十四卦(每卦6爻,共384爻)。然后,再分别对每一卦象配上卦辞和爻辞,比拟自然界、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象的创生及发展变化规律,预示吉凶与祸福。
10.烽火戏诸侯(前771年):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,点燃烽火骗诸侯勤王,后犬戎真进攻时诸侯不再来,西周灭亡,东周开始。
11.管鲍之交(前7世纪 春秋·齐桓公时期):管仲与鲍叔牙少年相交,鲍叔牙屡荐管仲为齐相,成就齐桓公霸业。成语比喻不计私利的真挚友谊。
12.老马识途(前663年):管仲随齐桓公北伐山戎,归途迷路,放老马引路脱险,喻经验智慧的重要性。
13.尊王攘夷(齐桓公称霸时期):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,借 “尊王攘夷” 旗号,帮助北方国家抵御戎狄,成为霸主。
14.一鼓作气(前684年):齐国攻打鲁国,曹刿随鲁庄公迎战。在战场上,曹刿等齐军三次击鼓后才下令鲁军出击,最终鲁军取胜。他认为作战靠的是勇气,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。
15.退避三舍(前632年):重耳流亡楚国承诺若两国交战退三舍,后来晋楚交战,重耳守约后退,在城濮之战中晋军大胜,晋文公称霸。(一舍为三十里)
16.问鼎中原(前606年 春秋·楚庄王八年):楚庄王北伐至洛水,问周王室九鼎轻重,显露代周野心,“鼎”象征王权,成语喻谋取天下。
17.卧薪尝胆(前496年):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为俘虏,回国后励精图治,趁夫差参加会盟时攻打吴国复仇。
18.孔子周游列国(前497年-前484年 春秋末期):孔子因鲁国内乱离乡,辗转卫、宋、陈、蔡等国推行仁政理想,历时14年终未得志。
19.三家分晋(前403年 战国初期):韩、赵、魏三家瓜分晋国,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,标志战国七雄格局形成(《资治通鉴》以此为战国开端)。
20.商鞅变法(前356年-前350年):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,通过 “南门立木” 取信于民,推行废除世袭、井田制,重农桑、奖军功等措施,为秦统一奠基。
21.围魏救赵(前354年-前353年 桂陵之战):魏国攻赵,齐国孙膑袭击魏都大梁解邯郸之围,迫使魏军回援,于桂陵(今河南长垣)设伏大胜,成经典战术范例。
22.合纵连横(前4世纪-前3世纪 战国中后期):战国外交博弈的核心策略,其中合纵是指苏秦倡导六国联合抗秦(纵向联盟),连横是指张仪主张秦国联合诸侯各个击破(横向结盟)。
23.负荆请罪(约前279年 战国·赵惠文王二十年):蔺相如因完璧归赵、渑池会立功封上卿,廉颇不服,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回避,廉颇得知后负荆请罪,二人共同辅政。
24.长平之战(前260年 战国·秦昭襄王四十七年):秦国攻赵,廉颇坚守,白起用计使赵王换赵括为将,赵括战败,四十万赵军被坑杀,赵国元气大伤,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、最惨烈的围歼战。
25.屈原投江(前278年 战国·楚顷襄王二十一年):屈原遭谗言流放,因不忍国亡投汨罗江,百姓为防鱼食其尸,以竹筒盛米倒入江中,后演化为端午习俗。
26.荆轲刺秦(前227年):燕国太子丹劝说荆轲刺秦王,荆轲带地图和樊於期首级献图时行刺失败,秦王随后灭燕。
02秦汉时期
27.统一六国(前221年):秦王政灭六国称帝,实行中央集权,统一度量衡等,后因滥用民力致社会不稳,死后秦朝被推翻。
28.焚书坑儒(前213年-前212年):秦始皇为统一思想,下令焚烧《诗》《书》及百家典籍(医学、农书除外),次年以“妖言惑众”罪名活埋方士儒生四百余人,史称“坑儒”。此举标志秦朝思想专制达到顶峰。
29.指鹿为马(前207年):秦朝权臣赵高为铲除异己、巩固权力,在朝堂上指鹿为马,逼迫群臣表态。凡不附和者皆遭迫害,此举暴露秦廷腐败,加速秦朝灭亡。
30.破釜沉舟(前207年):秦军攻赵,项羽破釜沉舟,以少胜多击败秦军,成为诸侯军上将军。
31.鸿门宴(前206年):刘邦先入关中,项羽欲攻之,刘邦赴宴,范增示意项羽杀刘,项羽犹豫,项庄舞剑欲杀刘,项伯保护,刘邦借机逃脱。
32.暗度陈仓(前206年):刘邦采纳韩信计策,明修栈道迷惑项羽,暗中从陈仓(今陕西宝鸡)突袭关中,奠定还定三秦基础。
33.四面楚歌(前202年):此条已更正,详见评论区置顶。项羽率楚军渡漳河救援巨鹿(今河北平乡),下令凿沉渡船、砸碎炊具,仅带三日粮草,以必死决心大败秦军主力,成为秦末战争转折点。成语喻义“决一死战”。
34.发愤著书(前109年-前91年):司马迁因李陵辩护受腐刑,忍辱完成《史记》,记载约三千年历史,自述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,是我国首部纪传体通史,鲁迅称赞其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35.封狼居胥(前119年):霍去病北击匈奴,深入漠北歼敌七万,追击至狼居胥山(今蒙古国肯特山),筑坛祭天以彰武功。后世以“封狼居胥”代指武将的最高功勋,象征开疆拓土的壮举。
36.巫蛊之祸(前91年):汉武帝晚年,江充诬陷太子刘据以巫蛊诅咒武帝,引发长安血战,太子自杀,牵连数万人死亡,动摇汉帝国根基。后武帝查明真相,灭江充全家。
37.昭君出塞(前54年 西汉·汉元帝竟宁元年):匈奴呼韩邪单于请婚,宫女王昭君自愿和亲匈奴呼韩邪单于,换得汉匈数十年和平,成为民族融合象征。
38.王莽篡汉(8年):西汉末年王家势大,王莽篡位建新朝,推行不切实际新政,引发起义,新朝覆灭。
39.投笔从戎(73年):班超弃文从武,随窦固出征西域,留下“大丈夫当效傅介子、张骞立功异域”名言,经营西域三十载,收复五十多国,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”正是班超平定西域的决策名言。
40.桃园结义(184年):刘备、关羽、张飞结为兄弟,共谋大业。
41.三顾茅庐(207年 东汉·建安十二年):刘备三次赴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,获《隆中对》战略规划,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由此开始。
42.草船借箭(赤壁之战期间):诸葛亮利用大雾佯攻曹营,以草船“借”得十万支箭。
43.火烧赤壁(208年):曹操南下,孙刘联军五万对抗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,黄盖建议火攻,曹军大败,孙刘借势壮大。
44.大意失荆州(219年 东汉·建安二十四年) :赤壁之战后,关羽镇守荆州,因拒亲骂使致孙刘联盟破裂,攻樊城时后方空虚,被吕蒙白衣渡江偷袭,失荆州败走麦城,关羽也被杀。
03三国两晋南北朝
45.三国鼎立:220 年曹丕称帝建魏,221 年刘备称帝建蜀汉,229 年孙权称帝建吴,三国正式成立。
46.乐不思蜀(263年 三国·蜀汉灭亡后):刘禅降魏后被迁洛阳,司马昭问其“思蜀否”,答“此间乐,不思蜀”,成语讽喻苟安忘本。
47.高平陵事变(249年 三国·魏正始十年):曹爽欲架空司马懿,司马懿装病,趁曹爽陪曹芳祭拜高平陵时发动政变,诛杀曹爽及其党羽,重掌大权,奠定司马氏代魏基础。
48.三家归晋(280年):司马炎篡位建晋灭吴,结束三国分裂,统一全国。所谓“三家”实为魏、蜀、吴三国归于晋,三国时代由此结束。
49.闻鸡起舞(东晋初年):祖逖与刘琨少年立志,每闻鸡鸣即起床练剑,后皆成北伐名将,成语比喻奋发图强。
50.八王之乱(291年-306年 西晋时期):晋惠帝司马衷时期,由于晋惠帝痴呆,贾南风掌权后引发司马氏藩王不满,宗室诸王(汝南王司马亮、楚王司马玮等八王)为争夺中央权力混战,导致西晋国力衰微,为“五胡乱华”埋下伏笔。
51.永嘉之乱(311年 西晋·永嘉五年):匈奴汉国刘聪派大将石勒、刘曜攻陷洛阳,俘晋怀帝司马炽,屠戮王公百姓三万余人,西晋实际灭亡,史称“永嘉之祸”。
52.五胡乱华(304年-439年 十六国时期):匈奴刘渊起兵建汉赵,开启匈奴、羯、鲜卑、氐、羌五大北方民族南下中原、割据混战的乱局,这个五个游牧民族在北方烧杀抢掠,导致汉族人口锐减。
53.淝水之战(383年) :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南下攻晋,东晋谢安派谢石、谢玄等迎击。苻坚先派朱序劝降,朱序却暗中提示谢石先发制人。谢石派刘牢之奇袭破秦军先锋。双方对峙淝水时,苻坚执意诱晋军渡河,秦军后撤时朱序大喊 “秦军被打败了”,引发秦军大乱,晋军趁机渡河砍杀,苻坚大败。此役后前秦瓦解,北方再度分裂。
54.刘宋代晋(420年):孙恩反晋时,刘裕屡立战功,在北府军威望渐高。桓玄篡晋后刘裕起兵击败他,迎回晋安帝,掌握晋朝政权。刘裕南征北战,改革内政,420 年逼晋恭帝禅位,建立刘宋。刘宋历经多位皇帝,后期皇帝昏庸,479 年萧道成取代刘宋建立齐朝。
55.周灭北齐(577年):东魏高洋篡魏建齐,西魏宇文觉废魏恭帝自立为周。北齐后主高纬昏庸,北周武帝宇文邕两次伐齐。第一次因病退兵,第二次周武帝直指晋州平阳,高纬在战事关键时刻竟在打猎,后救援时冯淑妃惊慌呼喊致齐军大乱,周军大败齐军,攻克邺城,统一北方。
04隋唐五代十国
56.隋代北周(581年):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不理朝政,沉溺酒色,传位幼子宇文阐,杨坚受遗命辅政。581 年,宇文阐禅让皇位给杨坚,杨坚建立隋朝,后灭南陈,统一全国。
57.隋殇霸业(581年-618年):隋文帝统一南北后,隋炀帝(杨广)开凿大运河、三征高句丽、营建东都洛阳,虽功绩显赫但过度劳役引发民变,最终导致隋朝二世而亡,故称“霸业成殇”。
58.李渊起事(617年):杨广东征时农民起义席卷全国,李渊在太原起兵,以 “废昏立明,匡扶隋室” 之名攻取长安,立杨侑为帝。618 年,杨广在江都被杀,隋恭帝被迫让位于李渊,隋朝灭亡。
59.玄武门之变(626年):李渊即位后,李建成与李元吉排挤李世民,兄弟矛盾愈演愈烈。626 年,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,射死李建成和李元吉,随后李渊禅位,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。
60.贞观之治(627年-649年 唐太宗贞观年间):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,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的文化繁荣、政治清明、经济复苏的治世局面,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,唐朝文化盛行。
61.玄奘西行(629年-645年):629年,陈玄奘孤身西行取经,历经 110 个国家,于 645 年返回长安,带回大量佛经,著有《大唐西域记》。
62.开元盛世(713年-741年 唐玄宗开元年间):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治理下而出现的盛世,国力达到鼎盛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,这段时期也是唐代文化的巅峰,留下了众多文学作品。
63.二圣临朝(660年-683年):武则天入宫后,先为唐太宗才人,后被唐高宗召回。王皇后为对抗萧淑妃引入武则天,三人争宠。武则天掐死亲女嫁祸王皇后,高宗废王立武。高宗病危时,武则天与他同殿听政,被称为 “二圣”。
64.武周代唐(690年):高宗死后,武则天先后废中宗李显、睿宗李旦,690 年自立为帝,改国号为周,成为中国唯一女皇。她重视人才选拔,推行殿试,设立北庭都护府稳定西北边境。
65.请君入瓮(约691年):武则天称帝后,酷吏周兴被人告发谋反,来俊臣用周兴自己提出的 “以瓮烤人” 之法,迫使周兴认罪。
66.安史之乱(755年-763年):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与其部将史思明以“讨伐奸相杨国忠”为名发动叛乱,攻陷洛阳、长安,历时八年方被平定。此乱导致唐朝中央集权瓦解,藩镇割据加剧,盛世终结。
67.黄巢起义(875年-884年) :黄巢率农民军转战南北,一度攻占长安称帝(国号大齐),加速唐朝崩溃,史称“唐亡于黄巢”。
68.朱温篡唐(907年):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,朱温因剿匪有功势力渐大,901 年控制唐朝政权,907 年逼唐哀帝禅让,代唐称帝,国号为梁,唐朝灭亡,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。
69.五代十国:唐朝灭亡后的 53 年,中国北方历经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五个朝代更替,南方有多个政权割据,这段时期统称五代十国,直到 979 年宋朝灭北汉结束。
05宋元时期
70.陈桥兵变(960年):赵匡胤在后周屡立战功,柴荣病重时成为禁军最高统帅。960 年,他在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途中,于陈桥兵变被拥立为帝,回京逼后周恭帝禅位,建立宋朝,史称北宋。
71.杯酒释兵权(961年):宋朝初期,赵匡胤为削弱武将实力、加强中央集权,通过酒宴暗示军官交出兵权,被视为宽和典范。
72.澶渊之盟(1005年):寇准为北宋名相,1004 年契丹南下,他力主宋真宗亲征,挫败契丹前锋,双方订立 “澶渊之盟”。
73.王安石变法(1069年-1085年):王安石向宋仁宗主张变法未被采纳,宋神宗时他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,取得一定成效,但 1085 年神宗病逝后,新法被守旧派废除。
74.靖康之耻(1127年) :1126 年金兵南侵,攻陷汴京,俘获徽宗、钦宗二帝,北宋灭亡。1127 年,赵构在临安即位,建立南宋。
75.岳飞抗金(1126年-1142年):1126年,岳飞投身于抗金斗争,1140 年金人南侵,他在郾城之战破金兀术 “拐子马”,乘胜追击时被宋廷召回,以莫须有之罪处死。
76.隆兴和议(1164年):宋孝宗北伐失败后,与金朝签订和约,改“君臣”为“叔侄”关系,岁贡减为银绢各20万,短暂维持和平。
77.蒙古扩张:宋金对峙时,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落,尊号 “成吉思汗”,建立大蒙古国,之后不断向外扩张,灭亡西辽、西夏等。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即位后,继续扩张,1234 年灭金,又派拔都远征欧洲,其在位时疆域扩充到中亚、华北和东欧,为元朝奠基。
78.元朝灭宋(1276 年):忽必烈即位后,1271 年改国号为元,1273 年定都大都。1276 年,元军攻入临安,宋恭帝投降,宋朝灭亡。
79.元末起义(1351年-1368年 元顺帝时期):红巾军起义(韩山童、刘福通首倡)席卷全国。
80.龙湾之战(1360年):朱元璋在应天府(今南京)龙湾设伏,大败陈友谅水军,此战扭转了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强弱对比,为后续统一江南奠定基础。
81.鄱阳湖决战(1363年):龙湾战败后,1363 年陈友谅率水师于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。朱元璋针对陈军船队首尾相连的弱点,准备火攻。双方交战,朱元璋先派徐达攻击陈军前锋,后亲率水师,借东北风放火,大败陈军,全歼陈友谅60万大军。经过一个多月对峙,陈友谅突围时被流箭射死,朱元璋统一南方。
06明清时期
82.明朝灭元(1368年):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,建立明朝,同年徐达率军攻占元大都(今北京),元顺帝北逃。元朝残余势力退居漠北,史称“北元”。
83.靖难之役(1399年-1402年):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,朱允炆即位后削藩,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。朱棣多次击败朱允炆派来的明军,虽在山东受阻,但建文四年绕过山东直逼京城,李景隆开城投降,朱棣登基为明成祖,迁都北京,强化中央集权。
84.郑和下西洋(1405年-1433年):永乐、宣德年间,郑和七次远航,目的或为寻找建文帝,或为彰显国力。船队规模庞大,经过三十多个国家,最远达东非,和平开展贸易,宣扬大国风范。
85.戚继光抗倭(1555年-1565年 明嘉靖年间):戚继光在浙江、福建组建“戚家军”,创“鸳鸯阵”战术,荡平东南沿海倭寇,成为民族英雄,史称“嘉靖抗倭”。
86.张居正改革(1573年-1582年):万历首辅张居正推行“一条鞭法”、考成法,整顿吏治财政,实现短暂“万历中兴”。张居正死后遭清算,改革人亡政息。
87.万历怠政(1586年-1620年):万历帝三十年不上朝,党争加剧,辽东女真崛起(努尔哈赤建后金)。 明朝统治瘫痪,边疆危机深化。
88.东林党争(1604年-1627年):顾宪成等江南士大夫讲学议政,对抗阉党,遭魏忠贤镇压,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,削弱抗清力量。
89.李自成起义(1630年-1644年):1627年(明天启七年),陕北饥荒爆发,农民反抗初现。1630年,李自成加入高迎祥农民军,开启反明生涯。1644年(明崇祯十七年),李自成攻陷北京,崇祯帝自缢,明朝灭亡。
90.清兵入关(1644年):李自成攻陷北京后,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,多尔衮率八旗军击败李自成,顺治帝迁都北京,开启清朝统治。
91.郑成功收复台湾(1661年):1624 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,南明灭亡后,郑成功举兵抗清,1661 年进攻台湾,收复台湾,开启郑氏统治。1683 年,施琅率清军进攻台湾,郑氏投降,台湾纳入清朝版图。
92.康乾盛世(1661年-1796年):康熙帝即位后,平定三藩叛乱,击败俄军,划定中俄边界,征伐准噶尔、青海等地,中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,促进江南手工业、纺织业发展,宣布 “盛世滋丁,永不加税”。清朝鼎盛期,疆域达1300万平方公里,人口突破3亿,编纂《四库全书》,但闭关锁国政策埋下近代衰落伏笔。
93.虎门销烟(1839年6月3日-1839年6月25日):虎门销烟是清政府委派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,该事件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(《南京条约》为此次战争签订)的导火线。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,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,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。国际上将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。
94.鸦片战争(1840年-1842年):英国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,击败清军,1842 年中英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中国开放通商口岸、协定关税、割让香港岛,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。
95.太平天国运动(1851年-1864年):鸦片战争后,清政府剥削加重,外国侵略和两广灾荒促使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清起义,建立太平天国。
96.洋务运动(1861年-1895年):清政府经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打击后,以 “自强” 为旗号引进西方军事工业、建立北洋海军,兴办铁路、电报,创办新式学校并派遣留学生,但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。
97.甲午战争(1894年-1895年):1894 年日本借朝鲜问题向清政府宣战,清军战败,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向日方割地赔款。
98.戊戌变法(1898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):康有为、梁启超推动光绪帝颁布新政,主张君主立宪,遭慈禧太后镇压,仅存103天,史称“百日维新”。
99.八国联军侵华(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):甲午战败后,西方列强瓜分中国,英、法、德、俄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,圆明园被烧,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亡西安,签订《辛丑条约》,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。
100.辛亥革命(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):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起义,各省纷纷独立。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,2月12日清帝退位,终结中国两千余年帝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