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人体体质分类 - 老马资料库

中医人体体质分类

类别:生活常识百科 时间:2023-09-14 00:20:56 点击:255

中医人体体质分类,阴虚与阳虚,阴虚肝热:阳盛质、阴虚质、瘀血质、痰湿质、气郁质

首先要懂清楚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体质,比如说阴虚或阳虚或阴虚阳盛啦之类的。然后才能根据自身体质食疗,现代临床体质分类:


1、阳盛质:凡强壮的,声高气粗的,好动的人,属于阳盛体质。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,神旺气粗,口渴喜冷饮,尿黄便结,病则易发高热,脉洪数有力,舌红苔薄黄。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,一经患病,多为急性病、暴发病。故饮食方面多用滋阴、清淡之品;运动量也要大一些,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,条件许可,每天进行凉泉、温泉水浴,须常清其过盛之热,适当补其耗伤之阴。


2、阴虚质:这类人形多瘦小,面色多偏红或有颧红,常有灼热感,手足心热,口咽干燥,多喜饮冷,唇红微干,冬寒易过,夏热难受,舌红少苔,或无苔,脉细弦或数。本体质秦伯未老中医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,认为本方有不滋腻、不寒凉、不刺激、不蛮补四大优点,且服后有食欲增进,精神轻松愉快的效果。


3、瘀血质:平素面色晦滞,口唇色暗,肌肤甲错,常有出血倾向,皮肤局部有瘀斑,或身体某部刺痛,固定不移,或有包块,推之不动,舌质有瘀斑或瘀点,脉细涩,或结代。此类体质,重在气血畅通,为此,要常常加强体育锻炼,饮食上多吃二些活血养血的食品;治疗上应活血法瘀,并配以补气行气。


4、痰湿质:平素身体肥胖,或嗜食肥甘,嗜睡恶动,口中粘腻。食量较大,多汗,既畏热,又怕冷,适应能力差。病则胸脘痞闷,咳喘痰多;或恶心呕吐,大便溏泄;或四肢浮肿,接之凹陷,小便不利或浑浊;或身头重困,关节疼痛重着,肌肤麻木不仁;或妇女白带过多,苔多腻,常见灰黑,或舌面罩一层粘液,脉濡或滑。此类人宜多参加体育运动,让疏松的皮肉变致密结实一些。药物方面,当用温药调补,饮食上,且勿过饱,忌肥甘厚味。


5、气郁质:此类人形体消瘦或偏胖,面色萎黄或苍暗,平素性情急躁易怒,容易激动,或忧郁寡欢,胸闷不舒,时欲太息。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;或乳房小腹胀痛,月经不调,痛经;或咽中梗阻,如有异物;或气上冲逆,头痛眩晕;或腹痛肠鸣,大便泄利不爽,舌淡红苔白,脉弦。这类人相当于现代所称的抑郁型或抑郁质。药物治疗,以舒肝理气为主;平时应常去旅游,以使心胸愉快,从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郁状态;多听一些轻松、开朗、激动的音乐,以提高情绪;饮食上,适当喝一点酒。


阴虚、阴热、虚热


人分阴阳,阳指身体的机能,阴则指体内的体液,包括血液、唾液、泪水、精液、内分泌及油脂分泌等。阴虚的人体液及油脂分泌不足,身体因而呈缺水状态,以致眼乾、鼻乾、口乾、皮肤粗糙,头发乾旱。这类人亦有贫血问题,经常手足冰冷。另一方面,极度阴虚的人,阳火相对会显得旺盛,燃烧体内的津液,令人感到口乾喉痛,严重时会低热(即探热不觉体温上升,但自觉手足心烦热),这种热我们称为「阴热」或「虚热」。


阴虚火旺


阴虚的人若胡乱补食壮阳的食物,如人参、鹿茸等,便会令阳火过旺,身体机能处於一种过度兴奋及活跃的状态,同样会产生一种火,燃烧体内津液。病者亦会感到口乾喉痛、但不一定有口气及眼屎,严重时会低热、手足心热及心烦失眠。


潮热


证状名称。指身体持续在某个时间像潮水般一阵阵发热。可分为实证及虚证两种。实证者潮热,热退不清,每天午后三时至五时热度最高,通常亦有大便不通问题。虚证者潮热,是阴热和血虚的其中一种现象。身体因极度虚弱,产生阴热,即身体发热,但体温却正常。证状多半是午后及夜间发热,早上则退热。


五心烦热


即两只手掌心、两只脚掌心及胸口都觉烦热,但体温却反映不出来。原因是身体虚弱但兼有实热,以致阴虚火旺,或病后阴热未清,或有阴火困於体内所致。肺痨病人常有此现象。


肝热


肝脏是消化系统里的解毒过滤器官,所有外来物的毒素,及由下腹腔回流到心脏的血液,都先经它处理。若平日所吃的食物,都是要肝脏「加班」处理的「毒素」,包括油炸、腌制、辛辣、肥腻、加工的食物,以及经化学农药或经添加剂处理的材料(包括:白糖、餐桌盐、高温处理的食油),甚至化学合成的药物等,会令肝脏工作过劳。一旦血液循环不畅,解毒过程及下腹腔血液的回流就会受阻,形成肝脏充血及下腔静脉受压。结果,肝火上升,引致头胀头痛。此外,亦会感到心烦易怒、睡眠欠佳、口乾口苦等。


肝气犯胃


肝气指肝脏的功能,包括神经系统、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功能。由於体内有热,令肝气亢盛,以致影响脾胃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,胃口不滞。以五行学说解释,肝属木,脾属土,而木克土,因此肝火过盛会令胃部同样过热不适。


肝气犯胃的其他证状包括头晕、容易发怒、无故叹气、胸口翳闷、上腹胀痛等,许多人误以为是胃痛,只吃胃药并不能疏肝气,於事无补。


肝气郁结


在五行学说中,肝属木,运行要顺畅。若因病或心情欠佳、悲哀愤怒等七情六欲,致令肝气疏泄受阻,便会引发身体不适,例如两 胀痛、嗳气、食欲不振、胸脘痞闷、烦燥易怒等。宜疏肝理气,解郁止痛。


肝风内动


由於肝脏热盛失控,以致妄动,令病者感到头晕、抽搐等证状。


现代人阴虚的多
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气虚、阳虚的人少了,但由于生活节奏加快,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大,夜生活日益丰富,有阴虚症状的人多了起来。


阴虚症状包括心烦易怒、失眠多梦、头晕眼花、腰膝酸软疼痛、小便次多量少、心跳偏快、脉搏偏细或潮热出汗、手足心发热、双目干涩、耳鸣等,这样的人,适当服用一些滋阴的药物和食物很有好处。典型的滋阴食物有黑木耳、芝麻、鸡蛋黄、海参、鳖等,药物则有枸杞、龟板、阿胶等。


枸杞性平、味甘,具有补肾益精、滋阴补血、养肝明目、润肺止咳的功效,可以泡水代茶饮,也可以和龙眼、粳米等一起熬粥食用;龟板和茯苓等一起制成的龟苓膏,有滋阴养颜的功效。阿胶能补血滋阴,对于消除手足心烦热有良好的效果。


应该注意的是,滋阴药往往对胃肠有影响,过多、过久服用会导致食欲减退、消化不良、大便溏泄等问题。因此,对于脾胃虚弱的人,即使有阴虚症状,服用滋阴药也应该慎重,可以适当加用一些健脾理气之品,如陈皮等。


肾阴虚


肾为百病之源,肾气足,则体健神旺,而肾气虚,使人倦怠。时下,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,工作的紧张,环境的污染,饮食起居的不合理等原因,造成人体内多种毒素堆积,出现早衰,诸如疲乏无力、精神倦怠、腰腿酸痛、失眠健忘、性功能衰退等,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人身体肾气的衰退。中医讲:肾为百病之源,肾气足,则体健神旺,而肾气虚,使人倦怠,免疫功能和循环功能衰退,引发多种疾病。


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区,认为补肾就是补性,一些性功能产品也大行其道,实则不然,补性是单纯补益身体中一个器官,而补肾排毒才是补体防衰之根本!中医认为,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,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,肾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,可是肾阴虚造成,也可是肾阳虚造成,所以,补肾要查明原因,分型而补。


肾阴虚的临床表现:1.腰酸腿软。2.口干、烦躁。3.手心发热。4.爱出汗。


肾阳虚首先会出现腰痛,因为腰为肾之府,这种痛一般会有冷的感觉。病人痛的同时,觉得腰里面发凉,这是肾阳虚的一个典型表现。另外,它扩展到全身,会出现全身也怕冷。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,如果肾虚,整个身体的阳气的温煦作用就会下降。


肾阳虚的临床表现:1.腰痛而且发凉。2.手脚冰凉、尿频。


肾阴虚的情况下,火就容易旺,阴虚火旺,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,等于是火上浇油,热性就更大了。反过来说,假如病人肾阳虚、怕冷,你再用一些滋阴药,等于是雪上加霜。


肾阴虚、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术语,肾阴虚和肾阳虚也是中医的症,平常讲的肾虚,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,也包括了肾脏的阴阳两虚。肾阴虚、肾阳虚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,内容很多。肾阴是物质的,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。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,如肾精,或性生活过于频繁,或劳力(包括脑力、体力)过度,或生下来身体弱,物质基础比较低,出现腰膝酸软、四肢乏力、头晕耳鸣,脱发,牙齿松动,记忆力减退,性欲减退,遗精、早泄等等,为肾阴虚的症状。肾阴虚容易出现虚热,中医理论阴虚生内热,容易出现五心烦热,(就是两个手心,两个脚心,心口感觉热的感觉)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(就是睡着了,一醒身体有汗)。中青年活动量较大,无论是学习、锻炼,物质耗损较多,性欲不特别低,但射精快,或有遗精现象,要补肾阴。肾阳虚有和肾阴虚相同的症状,如,腰膝酸软,四肢乏力,还有性欲减退,因为是阳虚,中医理论阳虚生外寒,会出现怕冷的症状,面色虚白,畏寒怕冷,手脚冰凉、小便清长,大便稀薄。性欲比较低下,和现代医学上说的雄性激素低下有相同之处。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,肾阴虚表现的是内在的,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。肾阴虚易早泄遗精,肾阳虚阳萎较多。共同之处是,腰酸乏力,四肢酸软等,是共同的症状。


古往今来的医家认为:肾虚证是老年人患病、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在于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”是指人在正常情况下,五脏、六腑的功能,营卫气血,四肢百骸,十四经络都能阴阳协调,达到相对平衡。平衡是健康的象征。


人到老年之所以衰老,原因是因为人的机体出现了:气血虚衰,精神耗损,先天不足,后天失养,肾阴不足,肝火上亢,毒素积蓄经络不通的生理状态。有人曾对20岁以上的235人进行调查,其中30岁的肾虚率为58%,40岁为71%,50岁为80%,60岁为90%,70岁为95%,由此可见,肾虚百分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。


所以早期有效地调补人体的阴阳、气血、脏腑功能的失调,及时排出毒素纠正肾虚证是延缓衰老,预防老年病的关健所在。《内经》中认为,“天癸竭,精少,肾脏衰。”可以造成人体的衰老。著名老中医岳美中认为:“人之衰老,肾脏先枯,累及诸脏。”朱丹溪在《格致余论》中说:“人生至六十、七十以后,精血俱耗,平居无事,已有热证,何者?头昏目眩,肌痒溺数,鼻涕牙落,涎多寝少,足弱耳聩,健忘眩运,肠燥面垢,发脱眼花……但是老境,无不有此……所述前证,皆是血少。”说明精血衰耗毒素积蓄经络不通是人体衰老的原因。


肾虚正表现出了老年人肾精亏乏的自然规律。要促使老人走向健康长寿之路,必须益肾排毒早期调补肾虚之症。专家认为:防老宜从30岁开始,抗老宜从40岁开始,延龄宜从60岁开始。针对肾虚症,应及时找医生诊治。


各种虚证


经常有听到人们说体质虚弱经常会感冒啊,或者这个人火气很大,容易激动拉,那么这和中医上的虚证、实证有关系吗?(注意这个“证”不是“症”哦!症是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,比如咳嗽、流涕、发热,而证是各种症状所反映出来的人体内部动态平衡变化的根源和实质)当然是有关系的,先来看看中医对“虚证”“实证”的理解把~


虚证:人体基本物质亏损为主要原因引起,常被称为“精气夺则虚”。


实证:以内外邪气扰乱脏腑功能为主要原因引起,常被称为“邪气盛则实”。


弄清了虚实也是大体上把握了问题的本质,它们的特点和表现我们接着说~


先说虚证,人体的基本物质元阴、元阳、气、血、津液,这些物质有不同程度的损耗(如起居无常劳累,久病耗损,先天不足,失血,纵欲过渡等)就会导致虚证的产生。由于这些基本物质对人体所起的作用不同,根据损耗不同,就存在着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。不同的虚证不是一概而论的,这些名词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可就是搞不大明白,没关系,继续听我说:)


【气虚】

关于这个“气”前面有讲到过,是元阴、元阳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物质活动,它主要有3个作用:推动作用,防御作用和固摄作用。“气”的过度耗损引起的虚证称为“气虚”。


气虚的症状也就是外在表现主要有3方面特征:


1、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使脏腑机能衰退以及物质运输、排泄发生障碍。如,心跳慢搏动无力,心悸心慌心神不安,胃口不好饮食乏味,大便溏泻饮食不化,呼吸气短声音低微,排便无力大便秘结,血流缓慢血液淤滞;等等。


2、防御作用减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,出现短气自汗、容易感冒等症状。


3、气的固定作用减弱,会导致脏腑无法正常固定原来的位置而出现脏腑下垂;气的摄纳作用减弱,会引起人体血、津液等物质异常丢失,出现月经过多出血不止自汗盗汗等症状。


【血虚】

血是滋养和营养人体的物质,所以血虚自然会使人的滋润度和营养性下降!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可以看作是“血虚”,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概括了血虚的症状,叫“一黄五白四不养”,what`s mean?“一黄”指面色萎黄,气色不好肌肤淡黄枯槁无光泽是血虚的信号!“五白”,指面色苍白、嘴唇淡白、爪甲淡白、舌体淡白,这5种白都是血虚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的。“四不养”,指血不养心、血不养肝、血不养头目、血不养肢体。


造成血虚的原因,除了大出血,久病耗损,思虑过渡引发外还有生成不足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,导致人体没有足够的精微物质来生长血液。另外,气虚也会导致血虚的产生,有“气能生血”的说法,气不足自然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生成了。因此,对于血虚,补气是关键!


气和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气足则血旺,气衰则血虚。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把气血连在一起讲,也是这个道理。女生更应该懂得调养气血,皮肤好,面色红润,月事正常全靠它们了:)


【阴虚】

阴虚就是指人体元阴亏损而导致的虚证。在前面介绍“元阴”的时候提到,元阴有滋润人体器脏和限制元阳过度亢奋的作用,所以元阴亏损会导致阴虚证,阴虚证的两个明显特征是:干燥和元阳偏旺。这就是很多网上介绍阴虚证都会提到皮肤干燥、口干舌燥声音嘶哑、眼睛干涩视力模糊、大便干结(便秘)等症状。因为元阴亏损元阳过度亢奋,还会有潮热、盗汗、五心烦热等阳亢症状。


【阳虚】

和阴虚相反,阳虚是人体元阳亏损而出现的一种虚证。人体的阳气和太阳一样有周期性变化的,在人体中有每日和每年的变化更替,白天阳气外出,实现人的各种活动,夜晚阳气归藏,使人逐渐休息进入睡眠状态。此外,阳气还随着四季的更替,在体内存在着四季的更替,在体内存在着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周期性变化。


元阳亏损会导致哪些症状呢?设想一下冬季是的感觉?对,是阴冷!元阳不足,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体热量不足--畏寒怕冷。元阳的亏损,一则是先天不足另一则是后天耗损过度,如起居、劳房、劳累、过食冷物以及药物损伤。


症状里面已经有了~~~~药物治疗方面这已经成为了常识性的东西了~~~`肾阳虚是金贵肾气丸,阴虚是六味地黄丸~~~~~~~不过还有其他的药物~~治疗肾的药物很多很多~


肾阴虚、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,肾阴虚和肾阳虚是指中医讲的肾脏功能方面的症,我们平常讲肾虚,实际包括了肾阴虚和肾阳虚,也包括了阴阳两虚,但是现在在宣传上不是很细致,所以说解释不清,把有些问题混淆了。我简单的讲一下,这个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,内容很多。肾阴虚是一个物质的,肾阴和肾经是属于物质的,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。


如果我们消耗的物质比较多,比如说肾精这块,或者是女性生活过于频繁,或者是由于劳动,包括脑力、体力的过度,或者是生下来以后身体就弱,这样他的物质基础比较低,而出现的一些症状,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腰膝酸软、四肢乏力、头晕耳鸣,包括一些脱发,还有一些牙齿松动,记忆力减退,容易衰老的也比较早,也还包括临床上的性欲减退,还有容易遗精、早泄等等,这都归为肾阴虚的症状,肾阴虚还容易出现虚热,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,阳虚生外寒,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,就是两个手心,两个脚心,心口感觉热的感觉,还有睡觉的时候,容易盗汗,就是睡着了,一醒身体有汗。他的特点,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的时候,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,无论是学习、锻炼,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,对性功能这块,性欲不是特别低,但是射精容易快,有遗精现象。


那么肾阳虚,大多数多少功能性的差,也有和肾阴虚相同的情况,比如说腰膝酸软,四肢乏力,还有性欲减退,但是因为它是阳分虚了,肾气虚了,所以出现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状,中医有句话,阳虚生外寒,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,比较畏寒怕冷,手脚冰凉、小便清长,大便汤薄。这种人性欲比较低,和现代医学说的雄性激素低有相同之处。


所以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,一般也可能由于身体比较弱,有肾阳虚的情况,但是大多数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现这种肾阳虚的情况,中青年肾阴虚比较多。所以说,我想是那样,一般就记住了,这两个特征,一个是年龄上的特征,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,肾阳虚多发生在中老年,肾阴虚容易有虚热的一些症状,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。在性功能这块,肾阴虚是容易早泄遗精的比较多,肾阳虚的阳萎的比较多。当然有共同之处,比如说腰酸乏力,四肢酸软等等,这个是共同的症状。前列腺炎是一个现代医学术语,和这种肾阴虚、肾阳虚有交叉的地方,确实在临床说有一些人,因为虚火旺盛,也出现了一些在下焦这块有虚火,再加上吃一些辛辣食品等等,结果又有一些湿热,湿热和这种虚火交织在一起,就出现了前列腺炎的症状,尿频等的一些情况,小便黄,甚至也有一些小腹坠胀的一些情况。


我们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过程中,如果有肾虚的情况,我们就应该考虑进去,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特征所在,我们中医治疗前列腺炎和现代医学有一定区别,现代医学大多数考虑的是致病菌,是细菌性的,还是非细菌性的,或者是因为支原体、支原体,或者是淋球菌,在这点上讲,他也是非常对的,找到原因,采取相应的一些抗菌素进行治疗,直接对着病菌,这是非常对的。可是中医在这块治疗上,更有自己的特点所在,我们也把这块考虑进去,中医在治疗前列腺炎这块,我们也认为,他有湿热,我们用一些清热利湿、清热解毒的药,这个实际就是中医的抗菌素,比如说我们也常用的一些野菊花、地丁、鱼腥草,实际上用现在药理来分析,也是广谱抗菌素,副作用很小,在杀灭病菌这块效果也非常好,尤其是西药时间长了有抗药性了,换成中药效果竟然也很好,这样在临床上也屡见不鲜,所以中医在治疗前列腺这块也有类似于西医的抗菌素的作用,但是中医同时还有其他方法,比如说我们认为他是一种易病体质,比如说是虚火,我们可以用一些清虚火的药物,改善他的身体情况,改善致病的环境,把虚火去了,把湿邪去了,把他的体质改变了,他的发病几率就少了,中医能够改变,比如湿气大的人可以化湿,有虚火的人可以降虚火。第三,中医可以对于这种致病菌所造成的泌尿系统的一些损害给以修复,或者是我们说修复症状,比如说有很多人,通过化验检查,致病菌已经得到了控制,衣原体支原体感染,通过一段的用药之后,再化验就变成阴性了,但是病人的感觉还难受,这时候如果再用抗菌素,西药好像没有理论根据,效果也不好。但是中医有这方面的药,我们可以用一些化浊、通筋络的,软筋散结的,活血化瘀的这些,能够消除造成的功能性的障碍,效果也很好,有一些坠胀,我们用一些行气的药,作用也非常好。第四,涉及到久病必虚,任何一个病时间长了对身体的正气都是消耗,有些人得前列腺炎之后,出现体虚的症状,睡觉不好,我们中医可以扶助正气,我们可以益肾、健脾、养心,这样人的正气辅助了,也可以好得快一些。所以既可以治病,又可以改善身体的体质,又可以调整前列腺炎造成的功能上的一些问题,还能够辅助人的身体正气。所以不能简单的看肾虚和前列腺炎的关系,而是整体的说,前列腺炎如果出现了肾虚的症状,当然我们可以用补肾的一些药物,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,可是我们不能认为,所有前列腺炎都一定有肾虚的症状,比如说他得的时间比较短,没有肾虚的症状,就不需要补肾,所以前列腺炎跟肾虚是有一定的关系,是互相交叉的,在治疗的时候,医生自然会考虑这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