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? 三纲五常的意思? - 成语大全 

三纲五常

【读音】:sāngāngwǔcháng

【释义】: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

【出自】:《白虎通·三纲六纪》:“三纲者,何谓也?谓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也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问孔》:“五常之道,仁、义、智、信也。”

【近义词】:清规戒律、三从四德



例句

1.认为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协调了封建社会权力差距的人际关系,为封建社会的人际传播构建了传播秩序,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与封建国家实现长久统治的基石。

2.通过统治者的不断巩固和强化,“三纲五常”终于成为两汉时期的主导价值体系,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长远深刻的影响。

3.在这些亲、师、友、妇等三纲五常摄影之外,又一幅对、一幅画,落得都是辛楣的款。

4.在冯梦龙的作品“三言”中,可以清楚地看到冯梦龙对传统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等伦理道德的批判,而在种种批判中,又往往夹杂若许多回归传统的理念,反映了晚明士人特有的矛盾创作心态。